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蔡静

药疗不如食疗,救治于后,不若摄养于先!如饮食不当,食物就是你致病的根源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热爱中医,喜欢中草药,基本掌握了人体14条经络与主要穴位,以自我保健为主,向有缘人布施。全部博客文章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心得体会。

77·冬季寒包火感冒的治疗(黄芽汤)  

2009-12-26 13:00:21|  分类: 医药治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病因:冬季寒冷,大都喜欢烤火,吹热空调,喜欢吃热性食物,加之胃口好,冬季喜欢进补,肉食类食物吃得多,火锅吃得多,口味重,故体内的热毒就容易积累,稍微不注意,室内外温差大,遇到风寒入侵就会得寒火不清,寒热夹杂的感冒,即“寒包火”型的感冒,既不是单纯的风热型感冒,也不是单纯的风寒型感冒。

 

病例:2009年12月21日上午九点,王总来电话说:“马老师:我患重感冒了,(极其沙哑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虑)请你帮我看看!

 症状:面赤、眼睛有点红,头痛、发烧、怕冷(恶寒)、流清涕,鼻塞,咳嗽、后来吐黄痰,,口苦,尿黄,不思饮食,咽喉肿痛、声嘶,脉细数,舌苔黄厚,舌中有横裂纹与勾型裂纹多条。

 

辩证分析:寒火不清,寒热夹杂、内火外寒,寒包火型的感冒

寒证表现:流清涕,鼻塞,咳嗽,怕冷,发热(烧),头痛,此属风寒之邪外束肌表,卫阳被郁,络脉失和,肺气不宣。

热证表现:头痛、咳嗽(寒火都可引起)、面赤、眼睛有点红,口苦,尿黄,不思饮食,喉痛,声嘶,脉细数,舌苔黄厚,舌中有横裂纹与勾型裂纹多条。此属风热之邪熏蒸肝胆、肺、脾胃。

 

治疗:先去火消炎,再解表散寒,然后同时清理寒与火

1、  当日早中两次吃牛黄解毒片三粒,外加安必仙一粒应急处理,后来停止吃。

2、  当日下午六点用艾叶菖蒲水泡脚至微汗出,散寒解表,退烧(热)

3、   当日晚上饭后睡前吃汤药一剂,次日(22日)早、上述症状大大好转,王总说:我好多了,这个药很神奇,我可以不进医院了。22日早上吃了方剂的第二道药,晚上吃第二付,23日早吃第二付药的第二道,两天时间吃了两付中药,所有症状基本好转,只有偶尔轻咳与吐黄痰不能迅速痊愈,需要清理养护一段时间。

4、  同时进行的食疗菜谱:牛蒡白萝卜香菇汤,荠菜汤,红豆薏米粥,莲子百合粥       清炒荸荠         香菇炒荸荠

 

治疗寒火不清的方剂如下:

银翘散加减:金银花9克、连翘9克、桔梗9克、荆芥9克、薄荷9克、

桑叶9克、甘草3克、玉竹10克、北沙参20克、

另自备加紫苏一根约15到20克、路边荆一根约25克,新鲜车前草两兜小的约6克

 28日,因肝火还有表现在眼蒙,口苦,又开:蒲公英、夏枯草、菊花、桑叶各6克,甘草5克。3剂,吃两剂即愈。

 

寒火不通论治:(网摘)

脾为己土,以太阴而主生,胃为戊土,以阳明而主降,升降之权,则在阴阳之交,是谓中气。胃主受盛,脾主消磨,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,脾升而善磨,水谷腐熟,精气滋生,所以无病。脾升则肾肝亦升,故水木不郁,胃降则心肺亦降,金水不滞。火降则水不下寒,水升则火不上热。平人下温而上清者,以中气之善运也。
  

中气衰则升降窒,肾水下寒而精病,心火上炎则神病。肝木左郁而血病,肺金右滞而气病。神病则惊怯而不宁,精病则遗泄而不秘,血病则凝瘀而不流,气病则痞塞而不宣。四维之病,悉因于中气。中气者,和济水火之机,升降金木之轴,道家谓之黄婆,婴儿姹女之交,非媒不得,其义精矣。医书不解,滋阴泻火,伐削中气,故病不皆死,而药不一生。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,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,是以阳明之燥,不敌太阴之湿。及其病也,胃阳衰而脾阴旺,十人之中,湿居八九而不止也。

胃主降浊,脾主升清,湿则中气不运,升降反作,清阳下陷,浊阴上逆,人之衰牢病死,莫不由此。以故医家之药,首在中气。中气在二土之交,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,火盛则土燥,水盛则土湿。泻水补火,扶阳抑阴,使中气轮转,清浊复位,却病延年之法,莫妙于此矣。

 

黄芽汤主之。
人参、 甘草 炙、 茯苓、干姜
中气之治,崇阳补火,则宜参、姜,培土泻水,则宜甘、苓。
其有心火上炎,慌悸烦乱,则加黄连、白芍以清心。肾水下寒,遗泄滑溏,则加附子、川椒以温肾。肝血左郁,凝涩不行,则加桂枝、丹皮以舒肝。肺气右滞,痞闷不通,则加陈皮、杏仁以理肺。 
 
药方剂
  [药物] 人参 9 克,茯苓、干姜、炙甘草各 6 克。
  [用法] 每天 1 剂,水煎
  

《四圣心源》:
  人参(三钱) 甘草(二钱,炙) 茯苓(二钱) 干姜(二钱)
  煎大半杯,温服。
  
  [病例] 傅×,男, 60 岁。口腔多发性溃疡 8 个月余,曾在多家医院 诊治,服西药 50 余天无效,后改眼中药治疗、先后服牛黄解毒片、六神丸、 六味地黄丸及中药汤坚 60 余剂,未见明显好转,诊见患者舌尖、舌边、口腔 粘膜多处溃疡,溃疡面大小不等,色白周围红晕,灼热疼痛,进食加重;心烦、失眠,纳差,食后腹胀,大便溏,乏力,舌红绦、苔剥脱,脉细数。予上方加附子 12 克,白芍 10 克,黄连 6 克。3 剂后溃疡明显好转,共服 12 剂 而愈。随访至今未复发。
  [来源] 李继功,等.山东中医杂志 1990;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43)| 评论(2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